阅读历史 |

第873节(1 / 1)

加入书签

“封住也解决不了问题,那是需要承受高压的管路,不是破损外壳。”

十六个国家,有的参与度比较高,权限也大,而有的参与的少,消息也很滞后。

一些国家的航天局,此时此刻才知道,国际空间站正在遭受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。

视频会议中,荷兰的代表说道:

“也就是说,现在有400多个大小不一的太空垃圾,将在24小时内撞击在空间站上,它会被打成筛子,我空间站的规避系统无法工作是么?”

太空垃圾的轨道是在不断降低中的,主要是受到极其稀薄的大气分子影响,碎片越小,轨迹变化越难捉摸,更无法监测,24小时已经是最理想的状态了,快的话可能十几个小时就能给国际空间站来一次开罐头。

nasa的专家回答道:“我们有紧急备用系统,利用气体排出的方式,缓慢推动空间站变轨,但这会大大影响空间站的‘维生’能力,按照上面现有载荷计算,如果采用这种方案,必须要在一周内发射火箭,补齐气体制造物质”

一周内发射火箭

说实在的,别看这里十六国都是国际空间站的参与者,但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的,只有一家。

美国麻烦坐一下,毛熊你站起来。

整个国际空间站项目里,真正的大腿。

俄罗斯航天局代表叹息了一口气:“听上去启动气体排出是唯一的选择,但能否一周内发射火箭我需要向上汇报,这是极大的考验。”

不少国家的航天局代表松了一口气

尤其是nasa,作为老大哥,他们是真没能力一周内发火箭,之前给空间站送人,都能推迟小半年。

但这话又不能说,说了,队伍就不好带了。

俄罗斯航天局代表补了一句:“但我建议要有备案因为我们无法100保证能做到,我提议联系中国,或者太一天工,‘清空联盟’也行,总之你懂我的意思,我们需要申请援助。”

此话一出,引来了不少附和。

“丹麦复议!”

“西班牙复议!”

“巴西复议!”

“意大利复议!”

一时间,复议的声音连成一片。

nasa代表皱眉不语

其实,队伍已经不好带了。

要开这个口么?

大戏开幕

最终,国际空间站,并没有联系中方。

亦或者太一天工,或者“清空联盟”。

阻力在源于在项目中处于绝对领导地位的美国。

理论上“清空联盟”是最合适的,作为名义上的“国际组织”,虽然主导方是中方,但毕竟脸皮上能说得过去。

至于《沃尔福条款》,说实话,莫要高估任何条款、约定的约束力,所谓契约精神,就是对自己有利时遵守,对自己有害时装瞎。

但真正制止求援的还不是nasa,而是美方高层。

消息上报多个部门,最后甚至捅到了正在杭城开会的大首领奥玛那里,但最终还是不被允许。

原因很简单,一周前,他们才为了提振士气,彰显太空实力,搞了一个像模像样的“拒马计划”。

这才过去几天,又要向中方求援?

承认自己连个火箭都发不上去?

这让全球人怎么看?

不知不觉间,各国都在加大对航天领域的投入,这个领域占据了更加重要的位置,似乎变成了“科技高地”最耀眼的旗帜,而美国依靠“登月”铸就的光环却摇摇欲坠。

他们没有改变自己,只是这两年世道变了。

无论如何,航天方面的落后,开始更严重的损害美国的威慑力,而威慑如吊命良药,一刻不能停。

所以最后,从“正制”而非科学的角度,美方给nasa传达了指令:启动备选方案“气体排出规避”,但不要求援。

全部押宝在俄罗斯,可以有能力一周内发射火箭上去运送补给。

美方将不计成本,提供尽可能的支持俄罗斯。

得益于在国际空间站项目的绝对主导权,虽然一些国家颇有微词,但最终还是依此方案执行。

十几万米以上的轨道中,国际空间站目前还安然无恙。

十二名宇航员并不清楚地面的一些勾心斗角,但他们知道空间站和他们自己,即将遭受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。

“马卡洛夫,指挥台怎么说。”

来自美国的女性宇航员苏妮紧张的询问着,她的表情严峻,甚至有些憔悴。

壮硕的马卡洛夫沉吟片刻,看向所有人,说道:“地面指令,要我们启动气体排出的紧急方案,向上方轨道紧急规避,预计轨道上升800米,加上减速,气体排出总时长在1800秒左右,分六段执行。”

虽然是俄国人,但他是目前空间站的站长,也是所有人中最资深的宇航员,他已经在这呆了半年之久,承担着团队指挥工作。

“1800秒?开什么玩笑!我们会损失绝大部分气体!”

苏妮情绪激动,感觉不可置信。

这种紧急方案在空间站设计之初就有,但从没有启动过,宇宙中不光是氧气,任何气体都是极其宝贵的,这个排出量吓到她了。

其他各国航天员也格外震惊。

他们分别来自日本、巴西、比利时、西班牙、挪威、瑞典和德国。

另外俄罗斯航天员两名,美国宇航员三名。

马卡洛夫摇头道:“我们会关闭部分舱室,然后严格控制排出速率,所以时间才会这么长,另外不用担心,地面会在一周内发射火箭,为我们运送补给,包括制造气体的原料。”

“而我们的剩余的气体至少能支持12天,如果减少活动量,可能可以达到14天。”

苏妮冷笑道:“一周内发射火箭?你知道送我上来的火箭延后了多少次么?四次!我比计划晚了六个月才登上空间站!”

马卡洛夫看出来苏妮已经失去了航天员应有的冷静,任由她发泄情绪,会严重影响到其他人,于是换上了一副严厉的口吻。

“发射火箭的是俄罗斯,不要将其和你们的垃圾美国相提并论!我们拥有最好的火箭技术!”

这时巴西的航天员出言道:“如果不规避,400枚碎片一定会破坏空间站么?毕竟对于尺寸我们还不知道,而且我们有最安全的飞船舱。”

是的,国际空间站每次完成运载工作后,送货的“飞船”会保持连接状态,直到下次运载。

但很可惜,那不是真正意义上可以自己移动的“船”,只是一个圆柱形的“舱”。

但它作为可以直接穿越大气层的存在,要更硬更坚固,并且紧急情况会作为国际空间站的避险舱。

马卡洛夫:“没人愿意赌这个概率,况且飞船舱无法容纳12个人。”

还有半句没说,那就是比起十二个宇航员,地面可能更在乎国际空间站的损失,不可能让他们当缩头乌龟,任由1500亿美元的空间站就这么被撞成筛子。

这还是二十年前的造价,放在现在数千亿至少的,而且背后代表的东西更多。

类比一下,气体排出最大的风险在于宇航员的生命,但当缩头乌龟保守防御以后可能就没有国际空间站了。

马卡洛夫环视众人,沉声道:“立刻检查所有设施,确保牢固性,这里太乱了太空垃圾预计碰撞时间是8-24小时,这里面的跨度很大,不能过分相信监测数据。”

众人沉默在原地,直到马卡洛夫再度出声催促,他们才木着脸离开,飘向各自的岗位。

其中,苏妮还要再说什么,另外两个美国航天员将她拉走了。

他们俩身份比较特殊,成为航天员之前是空军成员,之后也没有退役,所以是军方的人。

而他们还额外得到了一份秘密指令。

确保马卡洛夫按照指挥执行。

天上,是乱糟糟的危机应对

杭城,却依旧是热热闹闹活动景象。

9月3日晚间,各国首领全部抵达,共计37位齐聚一堂,基本可以称之为蓝星“主流”。合计gdp超过全球80,军事力量更是超过全球90。

当然,聚在一起不意味着这些国家拧成了一股绳,明争暗斗也不是依靠一场会议就能解决的。

杭城的夜晚,不少国家的首领在互相串门私谈,有的话题和g20有关,有的只是借这个机会碰一面。

其中,国际空间站遭遇的危机,也在小范围内流传开来,毕竟参与国家多达16个,而且基本都在杭城。

不过对于这些“大人物”来说,危机感远不如天上的航天员来的紧迫。

而周瑞因为经历了三天密集的会程,搞得有点乏了,明天才是g20正式开始,所以在离开了西湖国宾馆后,再度拒绝了数国首领的邀请,选择直接回到酒店,。

不方便,也没必要。

虽然组织发话了,他如果想,见一见也无妨。

但周瑞宁愿选择和甘媛多开几次小会,对对流程,讨论一下公司流水问题。

只是外界的变化还在逐渐发酵。

——

9月4日,g20峰会的正式开会日期。

清晨,周瑞在甘媛的辅助下,穿上了一身低调的正装,和之前两天不同,看上去更正式一些。

这也是他这几天换的第三套正装了,都是甘媛一手操办的。

为老板系上精心挑选的红色领带,抚平领口为细微褶皱,甘媛缓缓退后,对自己的搭配格外满意。

当然,老板身材才是最大的优势,同样的衣服,在老板身上,就和画报里走出来的一样。

“今天我就没法陪您了,但会在会场外等您。”

周瑞照了照镜子,点点头道:“也不用刻意等,一整天从早到晚呢。”

今天先是g20开幕,然后是第一阶段会议,然后是午宴,然后是第二阶段会议,再然后还有晚宴和《最忆是杭城》文艺晚会。

以上这些,周瑞都要参与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